公告
临沂信息港(http://www.linyi555.com/)服务大家,欢迎分享传播!我为人人、人人为我!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,现在免费注册会员,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。
关闭
免费发布信息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临沂新闻资讯 » 本地新闻 » 正文

临沂西郊大棚底: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的缩影

发布时间:2018-07-09 09:37:44
核心提示:  临沂信息港最新消息报道风雨兼程四十年,沂蒙旧貌换新颜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,临沂经济社会与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
  临沂信息港最新消息报道风雨兼程四十年,沂蒙旧貌换新颜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,临沂经济社会与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要提起临沂城市的发展,就不能不提起临沂商城,正是崛起的商城推动了临沂经济的腾飞。说起临沂商城,就不能不提起“西郊大棚底”,作为临沂市场的发源地,西郊大棚底的繁荣,促进了临沂西郊商圈的形成,才有了今天闻名全国的商贸名城。西郊大棚底的发展历程,是临沂商城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的缩影。
  
  老市场华丽转身
  
  商贸城迈向现代化
  
  为更好地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,经临沂市政府批准,自2007年起,西郊大棚底开始对老市场分三期进行提升改造,并更名为华丰国际服装城。2008年10月,成衣市场一期改造工程开业;2010年9月17日,华丰国际商贸城建成开业;2012年10月24日,第三期改造工程正式开业,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商贸城。
  
  “搬进新市场之后,就好像进入了现代化的国际大商场一样,有电梯、有空调,地板金光闪闪,大厅到处挂着彩带、气球,太气派了,再也不用担心风吹日晒了。”王洪宪说。2012年,他作为三期商户搬进了改造后的华丰国际服装城。
  
  “昔日西郊大棚底,今朝华丰服装城”,高档商场的环境,批发市场的价格,这是华丰国际服装城为临沂人带来的新的消费方式,改造提升后的华丰国际服装城,保持了旺盛的活力。市场配有仓储物流、业户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项目,银行、保险、工商、税务等在市场设有服务窗口。同时,开辟网上市场,电子商务等新途径,创新贸易方式,为商城业户和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。
  
  作为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商户,王洪宪说自己人老心不老。“有了现代化的商场,俺们的产品也得适应新市场,适应新的消费群体,现在服装更新换代太快了,不好好经营就得关门。”他说。经济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消费观念的改变,王洪宪说自己现在闲暇时间就和两个儿子琢磨服装新款式、新面料,还随时关注潮流品牌和服装流行趋势。他还为自家的服饰注册了商标,未来还想要尝试更多的营销方式。
  
  如今临沂再不见西郊大棚底的身影,然而车流不息、人潮涌动的华丰国际服装城将重现当年的盛况,许多以批发为主的卖家,小小的店铺里各式各样的衣服整整齐齐码放着,等待着顾客的到来,更与眼光超前的卖家纷纷试水网店、微商和直播,积极开辟多种营销渠道。
  
  从西郊大棚底到华丰服装城的变迁,就是临沂商城发展的缩影。经历了“地摊式农贸市场—西郊大棚底—专业批发市场—临沂批发城—中国临沂商品城”五个阶段,经过40年的培育发展,临沂商城已成长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集群,享誉全国的市场名城。如今,临沂商城又提出了国际化的奋斗目标,坚持以商城国际化为引领,深度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扩大对内对外开放。今天的临沂商城,正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新时代。
  
  “杨树林地摊”起家
  
  孕育临沂大商城萌芽
  
  临沂信息港相关讯息早上5点半,家住河东区相公街道的王洪宪准时出现在位于华丰国际服装城b区的店铺前,拉起卷帘门,把衣服一件件挂好、铺开,开始了一天的生意,从早上5点半到下午4点钟,他将一直在店铺中忙碌。这位74岁的老人从1988年第一次在当时的西郊大棚底水泥摊摆摊开始,30年来一直坚持着这个作息。
  
  如果让临沂人评选记忆中的“临沂符号”,西郊大棚底绝对榜上有名。曾几何时,“进城逛西郊”成为临沂人特有的一种消费休闲方式,也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临沂人,也造就了临沂商城的今天。
  
  1982年,在西关一片不起眼的杨树林里,出现了地摊式农贸交易,并逐渐形成了市场的雏形,对此政府迅速作出支持、肯定的回应。1987年,在老临沂长途汽车站北,一座占地6万平方米,上空覆盖着塑料大棚,下方是一个个水泥台子的大型市场——临沂服装鞋帽批发市场横空出世,“西郊大棚底”的美名从此叫响。
  
  如同很多白手起家的临沂本地商人一样,王洪宪说自己最初选择做生意也是迫不得已。“俺们村也是穷得叮当响,后来有两个人去了趟东北,学了做衣服的手艺回来,在家里偷偷做衣服,逢集就去卖,还能挣点钱,后来俺们村就都学着卖起了衣服。”王洪宪说。当听说了西郊大棚底成立了固定市场可以做生意后,王洪宪赶紧到市场申请了一个水泥台子。
  
  “得说是当时政府有眼光、有魄力。刚刚改革开放没几年,很多人的思想都还很落后,年轻人都以到工厂工作为荣,谁家要是做生意,不被背地里说句‘投机倒把’就算好的了。可政府领导不但不反对做生意,还花大力气建市场,不光支持本地人,还支持外地人做生意,真是了不起。”王洪宪说,他深深地记着20年前一个徐州客商来进货的时候说的话,“他羡慕地说,为啥临沂能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,就是因为政府把‘拳头’放开了。”
  
  “大棚底”引八方客
  
  市场如春笋般涌现
  
  临沂服装鞋帽批发市场作为临沂第一个专业批发市场,在建立之初经商条件仍然十分艰苦。两米见方的水泥台子,四周尘土飞杨,夏天热得像蒸笼,冬天寒风刺骨。可对于像王洪宪一样的生意人来说,能有一处固定的场所,能有政府做后盾,做起生意来底气十足,信心满满。
  
  “西郊大棚底名气越来越响亮,老临沂人就不用说了,估计那时候小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跟着爹妈逛西郊买衣服,差不多临沂人过年的衣服都是从西郊买的。后来,外地人也知道临沂有个西郊大棚底,衣服又便宜质量又好,各地的小商小贩们也就都来了,省内的枣庄、济南、菏泽,外地的有河南的、江苏的、河北的。你都想象不到生意有多好,一百多件衣服,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卖完,人多的时候,真是直接‘抢’的,俺记得最火爆的时候都得站到水泥台子上,手里拿着长竹竿子维持秩序。”王洪宪说。
  
  “那时候衣服花样少,俺们一开始是家里人自己做,夏天买大褂子,冬天卖棉袄,后来就雇了工人,缝纫机24小时不带停歇的,就这样还做不上卖的,早上一开市人就乌泱乌泱涌进来。记得有一年俺家一个夏天卖了一万多件衣服,后来一算账家里人都吓着了,以为算错了。”回忆当年西郊大棚底的交易盛况,王洪宪感触颇深。他说印象最深的一次,是一个大风天里,早上4点多他从家里骑着自行车,装了60件厚夹克去卖,骑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市场,冻得腿肚子都僵了,连车都下不来,还是邻家扶着他下的车卸的货。本来想着天这么冷估计人少衣服不好卖,哪知道居然有客户比他们去得还早,都在那蹲守着,一会就卖完了。
  
  临沂信息港编辑报道西郊大棚底名声四起,八方客商纷至沓来。从此之后,以临沂服装鞋帽批发市场为中心,家电、五金、塑料制品、文体用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,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市场集群,凝聚了国内同类市场难以匹敌的人气,临沂大商城初具雏形。如今,临沂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已经有134处,2017年,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总额4550.76亿元。
 
 
[ 新闻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同类图片新闻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 
临沂西郊大棚底: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的缩影版权与免责声明
最新分类信息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| 站点地图